油库防雷设施检测
油库作为储存大量易燃、易爆油品的场所,一旦遭受雷击,极易引发严重的火灾和爆炸事故,造成不可挽回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因此,对油库防雷设施进行全面、细致的检测至关重要。下面将详细介绍油库防雷检测的主要项目。
油库作为储存大量易燃、易爆油品的场所,一旦遭受雷击,极易引发严重的火灾和爆炸事故,造成不可挽回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因此,对油库防雷设施进行全面、细致的检测至关重要。下面将详细介绍油库防雷检测的主要项目。
外部防雷系统检测
接闪器检测
外观状况:仔细检查油库中的避雷针、避雷带(线)、避雷网等接闪器,查看是否存在锈蚀现象,因为锈蚀可能会削弱接闪器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能。同时,要留意是否有断裂、变形情况,焊接点有无脱落或锈蚀,以及与支撑件的固定是否牢固。任何一处的松动或损坏都可能影响接闪效果。
尺寸与安装位置:接闪器的高度需严格符合设计规范,其保护范围通常采用滚球法进行计算。此外,由于油库周边环境可能发生变化,如新增高层建筑、树木等,这些都可能影响接闪器的防雷效果,所以要确认接闪器的安装位置是否依然合适。
引下线检测
外观与连接:引下线应无锈蚀、断裂问题,其与接闪器、接地装置的连接务必可靠,无论是焊接还是螺栓连接,连接处都要做好防腐处理,防止因腐蚀导致连接失效。
间距与布置:引下线的间距要符合相关规范要求,不同类型的防雷建筑物对应不同的间距标准。例如,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应≤12 米,第二类应≤18 米。同时,要注意明敷引下线不能被绝缘层包裹,暗敷引下线位置不能发生偏移。
接地装置检测
接地体与接地线:接地体如扁钢、圆钢、铜带等,要检查是否存在腐蚀、断裂情况,其埋深和间距需满足设计要求。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必须牢固,以确保雷电流能够顺利导入大地。
内部防雷系统检测
浪涌保护器(SPD)检测
安装与型号:SPD 的安装位置十分关键,在油库中,电源进线端、信号线路入口等位置都应正确安装。同时,其型号参数如额定电压、更大放电电流、保护水平等必须与被保护设备相匹配,否则无法有效发挥保护作用。
运行状态:观察 SPD 的指示灯是否正常,模块有无老化、破损现象。连接线径要符合要求,例如电源 SPD 接地线截面积应≥6mm²,且连接长度不宜过长,以免导致残压过高。
等电位连接检测
连接点检查:对油库内的建筑物金属构件,如管道、钢结构、设备外壳等,以及防雷装置、电气设备接地,都要通过等电位端子排进行可靠连接。检查连接导体是否存在锈蚀、松动情况,确保等电位连接的有效性。
过渡电阻测量:测量等电位连接点的过渡电阻,按照规范要求,阻值应≤0.03Ω,以保证不同金属部件之间在雷击时电位相等,避免出现电位差引发的火花放电。
屏蔽与线路敷设检测
屏蔽措施:检查油库中的金属屏蔽网、金属管道、电缆金属护套是否完整接地,良好的屏蔽层能够有效阻断电磁脉冲,保护内部电子设备免受雷击电磁干扰。
线路布置:电源线、信号线要与防雷引下线保持安全距离,防止因电磁耦合而受到影响。线路更好穿金属管或采用屏蔽电缆,进出建筑物的线路需做好等电位连接和浪涌保护,以降低雷电对线路及设备的损害风险。
特殊设备与区域检测
油罐检测
油罐作为油库的核心设备,其防雷检测尤为重要。要检测油罐接闪器的接地情况,确保接地电阻符合标准,一般要求油罐接地电阻值<10Ω,接地点不应少于 2 处,且接地点沿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 30m。同时,要检查油罐接地引下线设置的断接卡是否正常,断接卡应用 2 个大于等于 M10 的螺栓连接,接触电阻值<0.03Ω。固定顶油罐上部呼吸阀应安装阻火器,防止雷击产生的火花引发油罐内油品燃烧爆炸。
泵房检测
泵房内的油泵泵机需做好接地,检查接地情况是否良好。同时,要查看油泵房电源进线端安装电涌保护器的情况,确保能够有效保护泵房内电气设备免受雷电浪涌冲击。
装卸油区域检测
装卸油栈台的防雷防静电至关重要。装卸油鹤管、钢栈桥、输油管线等都应做好连接和接地处理,且至少作 3 处以上连接,接地电阻值<10Ω。栈台上所有输送油品的法兰、阀门应进行跨接,跨接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 48mm²。露天装卸作业时,虽可不装设避雷带,但在罩棚内进行装卸油作业的,必须装设避雷带。装卸油品区域内的电源线、信号线等应穿金属管并进行接地处理,雷暴时,严格禁止装卸油作业。此外,栈台上梯入口、悬梯口应安装本安型人体静电消除器,上装式鹤管应伸入槽车底部装油,距底部不得大于 200mm,槽(罐)车应有静电接地连线并连接有效,装油结束后需保持规定静置时间后,方可进行提取鹤管等作业,汽车槽车后部静电拖地带应与地面接触,使用胶管装卸油时应采用防静电胶管或导电耐油胶管,装油时槽车内禁止放入金属突出物,操作人员应按要求穿防静电工作服与防静电工作鞋,防止静电引发危险。
通过对上述各个项目的严格检测,能够及时发现油库防雷设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,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,从而为油库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,更大程度降低雷电灾害带来的风险。